发布时间:2023-02-09浏览次数:552
中新网柏林12月2日电 据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微信公众号2日消息:据媒体报道,近日受持续降雪和低温影响,巴伐利亚州多地火车、城际交通线路暂停运营,慕尼黑机场航班起降严重受阻,多处公路因道路积雪、交通事故、树木倒覆等原因造成交通堵塞。上巴伐利亚行政区、慕尼黑等地警方已发出紧急提醒,敦促民众留在家里,避免不必要出行。
驻慕尼黑总领馆提醒旅居巴州及临时来德中国公民:
一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当地发布的天气预警信息,提前做好应对准备,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出行及户外活动,避免前往山区。如确需外出,应及时关注道路交通信息,做好行程规划,注意交通安全。
二、如将于近期回国或长途出行,请随时关注航班及路况信息,提前安排好行程。如遇航班变动,建议尽快与航司联系协商改签、退票等事宜。如无法在签证有效期前离境,建议尽快联系所在地外国人管理局、机场联邦警察等部门申请签证延期。
三、如遇紧急情况,请及时报警并与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联系寻求协助。(完) 【编辑:钱姣姣】
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(COP28)近日在阿联酋迪拜开幕。“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,中方主张和行动得到各方高度肯定。”约旦侯赛因·本·塔拉勒大学教授哈桑·达贾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,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,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团结协作,共同应对。
达贾表示,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致力于推动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努力符合自身高质量发展需求,对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也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中方宣布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,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达贾说:“这是雄心勃勃且具有约束力的目标,充分表明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理念在中国深入人心,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真诚而坚定。”
达贾表示,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,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,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表明中国从发展全局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。中国采取一系列行动,比如加强环保监督,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,努力提高包括工业和交通领域在内的各行业能源效率,全力打造绿色基础设施等,取得积极成效。
达贾表示,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,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支持,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。然而,这一承诺至今没有兑现。气候资金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。广大发展中国家急需这些资金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及适应项目,包括开发清洁能源、提高能源效率、加强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、改善教育和提高气候意识、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等。发达国家必须履行承诺,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财政和技术支持。各方应加强国际合作,有效配置资源,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减少碳排放。“这一议题仍然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重要内容,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。”
达贾表示,中国经济规模大,实现“双碳”目标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。但中国重信守诺,把应对气候变化转化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。中国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,为完善全球气候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。期待在中方引领和推动下,各方共同努力,把更多气候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政策、措施和行动。
(本报迪拜12月2日电,实习生闫梦参与采写)
来源:人民日报 【编辑:曹子健】